本文作者:访客

基金公司自购潮起:不亏本的买卖背后有三大主因驱动

访客 2025-05-19 15:24:06 7625
基金公司自购潮起:不亏本的买卖背后有三大主因驱动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近期,A股行情表现震荡,建信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纷纷官宣自购旗下权益产品。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公募自购可以提振持有人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根据最新季...

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基金公司自购潮起:不亏本的买卖背后有三大主因驱动

近期,A股市场震荡加剧,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如建信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纷纷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这一举动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还可能在市场回暖时带来可观收益。

权益基金底部自购更坚决

5月16日,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已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此前,新华基金已在4月出资1051.94万元固有资金购买该基金。

年初,中国证监会提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因此,在市场波动中,各大公募加速了自购步伐。自4月7日市场重挫后,包括方正富邦基金、建信基金、国金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扬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公告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累计金额接近5亿元。

4月19日,建信基金宣布将运用不少于1.8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产品。加上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已投入的1.73亿元,建信基金自购规模将不低于3.53亿元。建信基金表示,市场短期大幅下跌后,悲观情绪和估值压力得到释放,随着耐心资本和产业资本陆续增持,沪指或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5月6日,富国基金公告称,公司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也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华夏基金基金经理许利明指出,从历史数据看,基金自购潮往往发生在市场阶段性低位,例如2022年3月、2020年2月和2018年12月。这种行为与普通投资者的申赎操作呈现明显的反向相关性,通常预示着市场转折点的到来。

某公募投研人士认为,基金公司自购可有效提振持有人信心,避免因市场波动引发恐慌情绪蔓延。同时,自购加强了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利益的一致性,促使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长线布局,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长期回报。

自购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尽管权益类基金自购行动更为果断,但从整体来看,基金行业的自购仍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等固收类产品为主。

据Wind数据显示,年内共有114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申购公告,累计次数达2747次。其中,货币基金净申购规模高达1036亿元,占比约96%。

有机构人士分析,4月以来市场波动显著增加,基金公司更倾向于通过低波动资产如货币型基金来平衡风险敞口。这种选择既符合政策对稳定市场的要求,又能规避权益类资产短期回调的压力,实现了政策合规与风险规避的双重适配。

“货币型基金成为自购主力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调整。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产品吸引力减弱,而货币基金通过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工具仍能维持稳定收益。”该机构人士进一步解释道。

某公募观察人士认为,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有助于其更关注长期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会更加注重基金的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基金公司自购三大主因

总结基金公司自购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发基金时,为了展示与投资者利益共存、风险共担,助力基金发行;二是当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基金公司会出资保住基金存续;三是逆市抄底,基于择时判断认为当前是较好的入场时机。

在权益基金发行遇冷时,公募基金更倾向于采用发起式基金模式快速推向市场。发起资金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少于3年。

另一种情形是在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出手自购,例如新华基金。资料显示,新华积极价值成立于2015年12月,运作即将满10年。根据今年一季报,该基金规模仅为2800多万元,环比下降超11%,远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属于“迷你基金”。新华基金在二季度两次回购,合计超过2000万元,或将助力其摆脱清盘危机。

此外,在震荡行情中,基金公司也会利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获取收益。例如前海开源多策略基金,去年二季度末仅剩1.08亿份。去年8月5日,基金公司以1.26亿元成本认购5666.37万份。随后的“9·24”行情中,该基金净值弹性极强,涨幅一度接近三成。粗略估算,这笔自购资金浮盈比例超过10%。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大成内需增长基金上。去年7月末,基金公司自购该基金合计约600万份,并于9月20日完成最后一笔自购,即以500万元自购156.84万份。而到去年年末,基金公司持有该基金的份额仅剩2万余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