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方达张坤卸任副总经理,顶级基金经理职业路径生变

今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张坤卸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但将继续担任基金经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这一变动并非孤例。今年3月,易方达的陈皓、萧楠也相继卸任副总经理职务,回归投资一线。事实上,从行业整体来看,自去年起,公募基金领域掀起了一股“反向潮流”——越来越多的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卸下管理职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投研工作中。
易方达张坤:从“仕”到“专”的转变
作为公募行业的标杆人物之一,张坤的职业轨迹备受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他所管理的4只基金累计规模约为608亿元。作为一名从业近17年的资深投资人,张坤是易方达主动权益投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业内少有的“双十”(管理超过10年、年化回报超过10%)基金经理。
然而,张坤的投资风格近年来也面临一定争议。由于其重仓白酒行业,而白酒板块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较大调整,这使得他的持仓策略受到市场质疑。即便如此,张坤始终坚持在定期报告中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并保持了较高的风格稳定性。公开资料显示,他于2020年6月升任易方达副总经理,同年还有冯波、陈皓、张清华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一同晋升高管职位。不过,随着行业趋势的变化,这些昔日高管正逐步回归专业岗位,重新聚焦投资主业。
“逆流”背后的行业逻辑
过去几年,“投而优则仕”曾被视为公募基金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许多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被提拔为公司高管,以此体现对其贡献的认可。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隐忧:当基金经理承担过多行政事务时,可能分散了他们在投研领域的专注度。
自2024年以来,包括万家基金的黄海、乔亮,安信基金的张翼飞,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以及诺安基金的杨谷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管理职务,转而全身心投入投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过去一年间就有数十位类似案例发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基金公司在战略层面的新考量。作为核心投研力量,这些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减少非必要职责,他们可以更高效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投研能力。同时,这种行为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传递出更加纯粹的价值观:以客户利益为中心,追求卓越的投资回报。
近期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文件提出,要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基金公司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投研体系架构。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扩大投研团队规模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这股“反向潮流”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的结果,更是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然体现。它不仅有助于基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还可能促使更多一流投资机构涌现,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