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老员工转战公务员:11年经验者现身考场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员工选择考取公务员,录取单位涵盖金融办、税务局、地方证监局等机构。从数据来看,这些“转战”公务员队伍的员工中,既有入行仅三年左右的新员工,也有从业长达11年的资深老将。
业内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募从业者考取公务员的现象有所增加,但这一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基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人才流动常态。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人才扩容成为必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更为频繁的职业选择与流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考取公务员外,部分基金从业者还尝试了其他职业方向,例如有基金经理正考虑投身“谷子经济”相关领域。然而,从整体来看,基金行业依然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高地。
研究员转型:从基金到金融办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官网5月上旬发布的拟任职公示信息,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拟录用的6名公务员中,有4人来自金融机构。其中,宏利基金的一位前研究员成功入职,拟任职位为“综合业务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该员工于2022年9月加入宏利基金,任职时间并不长。
类似案例还有更多。今年4月中旬,上海税务局披露的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也出现了来自外资公募摩根基金的一位员工。这位拥有11年工龄的老员工,拟被录用至“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普陀区税务局一级主办及以下”岗位。
此外,地方证监局也成为部分公募从业人员的目标单位。北京证监局2月公布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公告显示,“辖区法律类监管岗位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名单中,泓德基金的一位前员工赫然在列。同样是在2月,深圳证监局面试公告中,易方达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的两位华南地区从业者也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此前公布的《2024年度公务员招录拟补充录用人员名单》中,天弘基金的一位前员工成功进入证监会党建工作局(党委宣传部),拟任职位为“综合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这些案例表明,基金行业的从业经历不仅没有限制其职业发展路径,反而为其后续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扩容背后的必然性
对于这一现象,业内普遍认为是基金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相比十年前,近两年基金行业人员考取公务员的情况确实有所增加,这与行业‘人才扩容’的趋势密切相关。”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尽管基金行业在金融领域中不算大行业,但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下,人员规模显著扩大,许多基金公司的员工人数已突破千人大关。
从年龄结构来看,选择离开基金行业或转向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以刚毕业几年的新人居多。这种现象符合职业发展的规律——年轻从业者通常需要通过不同岗位和行业的实践,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比如考入证监局或金融办等机构,实际上仍属于同一大的金融范畴,基金从业经验无疑会为其新岗位带来帮助。”上述基金经理补充道。
与此同时,极少数资深员工的离职则可能基于个人特殊情况。但从整个行业视角来看,基金行业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将延续人才扩容的趋势,并持续吸引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经济回报,基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事实上,基金从业者的多元化职业选择远不止公务员一条路径。近期,一家公募的固收基金经理正在考虑投身“谷子经济”相关领域。据知情人士透露,“谷子经济”涵盖工厂加工、货物贸易、店面经营、品牌文创、资本投融资等多个环节,这位基金经理目前仍在评估具体方向。这进一步证明,基金从业者的职业选择正变得更加开放与多元。
综上所述,基金行业的人才流动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既体现了行业吸引力的持续增强,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行业进一步成熟,这种良性循环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