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益市场向好助力“固收+”产品表现亮眼 如何实现1+1>2?

年初以来,科技主题的强势崛起不仅带动了A股和港股相关概念股的大幅上涨,也显著提振了市场情绪与投资者信心。在市场回暖的大背景下,固收+及偏债混合型基金凭借其独特的配置优势,逐渐成为稳健投资者的首选。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含权类的偏债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以及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无论是今年以来还是近一年,均显著超越债券基金整体平均水平。
作为“固收劲旅”的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固收+”及偏债混合型产品通过精准把握权益行情,叠加公司在固收领域的深厚积累,展现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在股债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这些产品亮点频现。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银瑞信共有22只固收+及偏债混合型基金在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近七年内位居同类前1/4,涵盖多种类型,充分满足不同投资者对稳健投资的需求。从基金一季报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3月31日,近一年工银瑞信旗下的“固收+”及偏债混合基金中,有11只收益率突破5%,其中3只收益率超过9%。
做对“+”法 打造弹性“增强器”
在“固收+”组合中,权益类及转债类资产是增厚收益的关键抓手。据银河证券分析,2024年四季度高收益“固收+”产品普遍加仓大盘成长股及电子行业,而注重防守的产品则重点配置银行、有色、煤炭、交运等防御性板块。工银瑞信旗下“固收+”及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法策略因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圈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凭借对权益机会的精准把握,成为捕捉结构性行情的“高手”。
以黄诗原管理的工银聚安混合A为例,该基金持续维持较高的权益仓位,专注于低估值和高分红个股的选择,并结合稳定增长类转债的投资,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行情。基金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近一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达到18.8%、27.11%,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该基金近一年跻身同类前2%(4/262),近三年稳居榜首(1/229)。
同样由黄诗原管理的工银可转债债券,则通过优选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煤炭等红利类股票以及银行类转债作为底仓,成功把握了红利行情。基金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率分别为9.60%、22.11%、40.52%,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该基金近三年、近五年分别排名同类第1/38、第6/32。
郭雪松管理的工银银和利混合则通过均衡配置和灵活调仓,在红利、消费、成长及上游板块之间实现有效覆盖,从而应对市场波动并提升组合收益。基金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近一年、近三年收益率达9.45%、12.53%,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该基金近一年、近三年均稳居同类前1/10分位。
稳健筑基,加强固收“护城河”
对于“固收+”及偏债混合类产品而言,做好核心底仓投资管理是实现长期稳健回报的根本。工银瑞信依托其在固收领域的深厚积淀,打造了具有保障力的“护城河”。近年来,在利率下行、信用利差收窄及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债券投资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工银瑞信经过多年发展,已将固定收益研究领域扩展至宏观、货币、信用策略、利率策略、信用评级、转债、衍生品及大类资产配置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全面覆盖的研究体系。
在信用研究方面,工银瑞信构建了一支由16名成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划分为产业组、城投组、金融地产ABS组、专家组及质控综合组,实现了对信用研究的全面覆盖和精细分工。同时,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评级体系,确保债券投资的安全性。2024年,工银瑞信信用债组合实现了零违约的优异表现。
工银瑞信的固收投研团队汇聚了一批能力多元、各有所长的基金经理,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完善的人才梯队。首席固收投资官欧阳凯拥有22年从业经验,擅长通过宏观层面的判断提前选取较优资产,规避较差资产;资深基金经理谷衡、何秀红则分别以稳健的投资风格和灵活的资产配置见长。例如,何秀红管理的核心产品工银四季LOF,近一年收益率达到4.48%,自2014年转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89%,超额回报达29.92%。
中生代力量如张洋、景晓达、周晖等展现出各自成熟的投资体系和能力特色。新锐力量如徐博文、汪湛、尹珂嘉、陈鑫等亦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这种老中青三代人才的高效协同,为工银瑞信“固收+”及偏债混合型产品筑牢了安全垫。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攻守兼备”的“固收+”及偏债混合型基金魅力愈发凸显,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能够发挥1+1>2的优势,助力投资者在复杂市场中稳步前行。工银瑞信基金始终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和精耕细作的投研实力,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