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iying

从2亿到83亿亏损,花样年的债怎么越还越多

eiying 2025-08-04 15:06:43 19
花样年债务问题严重,从2亿亏损扩大至83亿,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尽管公司一直在努力还债,但债务问题依旧难以解决,花样年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债务问题成为公司发展的重大挑战,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8月4日,港股内房股花样年控股(01777.HK)发布公告,宣布与持有34.9%境外债权的债权人达成重组支持协议。这一进展看似为这场持续近四年的债务违约拉锯战撕开一道曙光,但股价仍阴跌1.35%,报0.073港元/股,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折射出房企化债的深层困局。

从2亿到83亿亏损,花样年的债怎么越还越多

重组条款“砍掉重练”:从32%到34.9%的艰难推进
花样年的债务重组堪称一部“反复修订的剧本”。2024年4月29日公布的方案因“不可行”被推翻,新条款将融资利率压至3%,票据周期拉长至九年,较此前方案大幅让利。但对比2023年启动重组时仅32%债权人同意的数据,如今34.9%的进展仍显缓慢。更值得玩味的是,重组截止日期已从2024年7月18日延至2025年8月1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暴露出债权人与房企的博弈焦灼。

违约连锁反应:从2.06亿美元到83亿亏损的雪崩
2021年10月那笔2.06亿美元票据违约,如同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花样年营收腰斩式下滑71.1%至45.74亿元,净亏损扩大至83.12亿元。物业交付量锐减与资金链断裂形成死循环,而新委任的独立董事梁耀祖,更像是一剂“公司治理合规”的创可贴,难掩失血现状。

化债困局样本:利率压降与展期能换来生机吗?
对比5月方案,此次3%的利率已远低于行业高峰期的融资成本,但债权人的犹豫不无道理:房地产销售端持续低迷,花样年2025年能否兑现现金流承诺仍是未知数。第一财经披露的重组细节中,“削减半数境外负债”看似美好,但剩余债务与资产价值的匹配度,才是决定房企能否真正翻身的命门。

编辑有话说
花样年34.9%的债权人妥协,不过是漫长化债路上的一小步。当“保交付”与“降负债”成为房企生死选择题,债务重组已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信用体系的重建。若市场信心无法与条款优化同频,再长的展期也终是权宜之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