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申港证券屡教不改再遭通报批评监管措施为何难见成效

访客 2025-05-20 15:34:58 14187
申港证券屡教不改再遭通报批评监管措施为何难见成效摘要: 近日,深交所披露了对申港证券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是深交所联合上海证监局对申港证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工作等情况现场检查...

近日,深交所对申港证券作出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这一事件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次处分源于深交所联合上海证监局对申港证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现场检查结果。

申港证券屡教不改再遭通报批评监管措施为何难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通报中特别指出,申港证券存在“屡教不改”的问题。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和2024年,深交所就曾分别对其采取口头警示和约见谈话措施,但其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种持续性的违规行为不仅暴露了公司在内控机制上的短板,也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埋下了隐患。

客户交易行为管理问题再被批评

5月16日,深交所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对申港证券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公告披露,2024年11月11日至11月15日期间,深交所联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对申港证券展开了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结果显示,申港证券在多个关键领域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首先,公司内部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未明确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的牵头部门,也未对重点分支机构的管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这与2023年非现场检查时填报的情况完全不符。

其次,分支机构在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方面的考核约束力度不足,未能有效督促员工履行职责。

再次,重点监控证券名单不够完整准确,且重点监控账户名单调整滞后,导致风险预警机制形同虚设。

此外,对于频繁触发预警的客户,申港证券未能及时采取管控措施,既未按要求提示相关风险,也未向客户传达深交所的重要函件。

最后,在投资者教育工作方面,申港证券未按照深交所的要求充分宣传业务规则,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这些违规行为表明,申港证券在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漏洞,可能为市场的异常波动埋下隐患。

年内已多次被监管“点名”

事实上,这已是申港证券今年以来第三次被监管部门“点名”。今年2月,陕西证监局在一次专项检查中发现,申港证券陕西分公司在办理新三板开户业务时,未能勤勉尽责地核查投资者提供的材料,违反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为此,陕西证监局对该分公司采取了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同样是在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协)也对申港证券提出了严厉批评。中证协指出,申港证券在委托、聘用第三方机构的过程中,制度覆盖范围不全面,多笔财务凭证发票开具时间早于事前审批时间;同时,公司在采购第三方服务时未对潜在利益冲突进行审慎核查和有效防范,某IPO项目组成员的利益冲突审查也不及时。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投行项目聘用第三方机构时甚至缺乏遴选流程的相关材料,个别分支机构营销活动方案也未经过合规审核。上述行为均违反了廉洁从业的相关要求,因此中证协对申港证券采取了警示的自律管理措施。

尽管申港证券在合规管理上频频出现问题,但其经营业绩却表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2024年,申港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约17%;净利润达到3.71亿元,同比增长约11%。这种“合规承压”与“业绩向好”的反差,反映出该公司在业务拓展层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暴露出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未能同步推进的深层矛盾。

在当前监管高压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风控合规,已成为申港证券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董事长承诺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面对严峻的合规挑战,申港证券董事长邵亚良在2025年的新年贺词中强调,公司将致力于做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并全力宣导和培育“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处处合规”的合规文化,以及“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合规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制度作为合规风控管理的核心抓手,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筑牢合规底线,提升全员合规意识。

接下来,《每日经济新闻》将持续关注申港证券是否能够真正践行邵亚良提出的合规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目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