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市手推车被巡逻人员拽翻,官方回应:街办已介入处理

5月16日,湖北襄阳樊城区风华路夜市发生的一起摊贩推车被拽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触动了公众对城市治理方式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市场秩序与个体权益的深度讨论。
根据目击者拍摄的画面显示,5月15日晚,在风华路夜市巡逻的三名身着荧光色马甲的男子正在管理流动摊位时,其中一人突然用力将一辆售卖“绝味鸡锁骨”的手推车拽倒,导致车辆侧翻,商品散落一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场面一度紧张,但摊主和巡逻人员并未因此升级冲突,双方选择冷静处理。
然而,事件迅速发酵后,更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16日下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樊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涉事人员并非城管执法人员,而是由风华路夜市管理方自行组建的巡逻队员。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夜市采取的是属地米公街道办事处协议委托第三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部分城市夜市管理的复杂性。
面对舆论压力,米公街道办事处迅速介入调查。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情况,并正会同有关部门核查事件经过及管理责任。当天下午4时许,米公街道办事处进一步表态称,街办正在联合夜市管理方妥善处理此事,待处理完成后将及时反馈结果。
从个案看夜市管理困境
这起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实际上折射出我国许多地方在夜市管理中面临的普遍难题。近年来,随着“地摊经济”政策的放开,各地纷纷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据统计,仅2022年全国就有超过300个城市出台了支持夜市发展的相关政策。然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与相对滞后的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以风华路夜市为例,其采用的“第三方托管”模式虽然提高了运营效率,但也带来了监管盲区。当管理权限下放至非官方机构时,若缺乏明确的规则约束和监督机制,就容易出现类似“暴力执法”或不当行为的现象。此次事件中的巡逻队员虽未直接隶属于城管部门,但他们的行为无疑代表了整个夜市的形象,甚至可能影响市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
此外,从摊主的角度来看,他们作为夜市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需要遵守严格的卫生、安全等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申诉渠道,一旦遭遇不公待遇,往往只能默默承受。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如果得不到改善,将严重打击小商贩的积极性,进而削弱夜市经济的活力。
未来改进方向:多方协作共治
要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第三方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其在执行任务时严格遵循法律法规,避免滥用职权。其次,可以引入社区居民代表、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决策过程,形成多方协作共治的良好局面。最后,还需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为摊主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便捷的维权途径。
风华路夜市事件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冲突,但它提醒我们,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夜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不仅是对襄阳这座城市的考验,也是对所有致力于推动夜市繁荣的城市管理者提出的共同命题。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