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债市收益率全面下滑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市场反应积极,此举导致债市收益率整体下行,显示出国家财政政策的积极调整和市场经济的稳定态势,此举有助于优化市场资金结构,促进债市健康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整体而言,这一动作对于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11月03日,中金公司(601995)发表了一篇基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带动债市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压缩主要在5年期品种。
报告摘要如下: 央行重启买卖国债提振债市情绪,信用利差整体收窄 上周初受税期和月末等因素影响,资金面呈收敛态势,不过随着央行净投放力度加大,主要回购利率明显回落。上周央行累计进行20680亿元逆回购操作,共有8672亿元逆回购到期,累计净投放12008亿元。此外央行还进行了9000亿元MLF操作,本月MLF到期规模7000亿元,净投放2000亿元。利率债一级净增量大幅下行转负,主因国债发行量明显回落。二级市场表现强势,各期限收益率多明显下行5-10bp。周初央行“将重启国债买卖”提振债市情绪,现券强势明显。按照中债估值计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至1.8%,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7bp收于2.14%。信用债方面,本周非金融信用债一级发行量环比下降,净增转负。二级方面,本周债券收益率平坦化下行,1、3、5年期分别下行2-5bp、5-7bp和8-13bp;国开债收益率亦全面下行,信用利差走势长短分化,1、3、5年期分别走阔1-4bp、变化-1至1bp、收窄4-9bp。从历史分位数来看,目前各评级和期限信用利差分位数多数在5%及以下。 具体需求方面来看,多数机构均延续净买入,基金净买入规模增长较为明显。从非金融信用债净买卖数据来看,理财净买入规模由173亿元下降至118亿元;基金净买入规模环比抬升160亿元至500亿元;保险公司净买入规模环比抬升6亿元至97亿元;其他资管类机构净买入规模小幅抬升9亿元至218亿元。包含银行二永债的其他类债券来看,银行理财净买入规模由91亿元升至136亿元;基金净买入规模由142亿元升至279亿元;保险公司由净买入27亿元转为净卖出35亿元;其他类资管机构净买入规模由41亿元升至209亿元。信用债ETF方面,规模整体抬升114亿元至4912亿元,主要是科创债ETF合计增长73亿元贡献,短融ETF规模也增长20亿元。 10月份以来,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平坦化下行,表现好于利率债。节奏上主要是上周央行宣布重启国债买卖后出现加速下行。全月来看,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9-22bp,信用利差整体收窄5-17bp。具体来看,AAA、AA+、AA评级短融收益率分别下行9bp、13bp和16bp左右;AAA、AA+、AA评级3年期中票分别下行4bp、15bp和11bp;AAA、AA+、AA评级5年期中票分别下行22bp、20bp和17bp。信用利差方面,同期限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bp、6bp和6bp,表现弱于信用债,使得信用利差整体收窄。其中AAA、AA+、AA评级短融信用利差分别收窄7bp、11bp和14bp;3年期中票AAA、AA+、AA评级信用利差分别收窄8bp、9bp和5bp;AAA、AA+、AA评级5年期中票信用利差分别收窄17bp、15bp和12bp。 一级市场方面,在收益率下行带动下,10月份信用债发行量和净增量均出现增长,分别达到11633亿元和2673亿元,净增量相比去年同期多增1487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达到125%。分评级来看,AAA、AA+和AA及以下评级净增量分别为2604亿元、295亿元和-250亿元。从企业属性来看,国企和非国企债券净增量分别为2403亿元和269亿元,国企中城投净融资为-230亿元。 整体来看,上周在央行意外重启买卖国债的带动下,债市收益率出现快速下行。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但期限有所分化。信用利差压缩主要是5年期品种。两端1-3年和7-10年并未出现明显压缩。中短端甚至有小幅走扩,背后与其信用利差已经突破前低有关。而超长端则是与市场波动,流动性偏弱等担忧有关。展望未来,短期来看,我们认为信用利差继续压缩的空间较小,信用债收益率或整体跟随利率波动。未来需持续关注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会加码、稳增长政策以及基金申赎费率新规落地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