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行情下的反差,大基金份额减少,小基金业绩双丰收
在结构行情下,小基金表现出双丰收的态势,既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增长,也保持了市场份额,与此相反,大基金虽然实现了赚钱,但却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环境下基金业绩与份额之间的反差,也揭示了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基金的选择偏好。
三季度,不少百亿级基金份额大幅缩水,此前规模不大的基金却迎来“高光时刻”。
今年三季度,A股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基金圈出现“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新生代掌舵的小基金精准卡位高景气赛道,净值与份额齐飞,部分产品规模半年翻倍;
另一边是昔日顶流坐镇的“大块头”基金虽年内回正,却仍遭持有人“用脚投票”,份额节节缩水。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市场风格切换下的投资逻辑变迁,更反映出投资者理念正从“追星”向“务实”转变。展望后市,A股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
大基金赚钱却遭赎回
三季度,不少百亿级基金业绩明显回暖,份额却大幅缩水。
以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基金经理张坤是业内知名的价值派老将,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三季度净值上涨16.37%,规模虽增长,份额却环比减少超20亿份,降幅超10%,年内已缩水逾37亿份。
靠净值上涨“撑规模”却挡不住份额赎回,这一幕在百亿基金中反复上演:三季度末规模为249.82亿元的兴全合润,由知名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三季度基金净值上涨超35%,基金规模环比增长超30亿元,但其A类份额环比减少超20亿份,年内已缩水逾30亿份。
同样地,傅鹏博等人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三季度净值上涨超50%,规模环比增长近50亿元,但该基金A类份额环比减少超20亿份,年内已缩水逾30亿份。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三季度净值上涨近40%,规模时隔两年重返百亿元,份额却环比减少超15亿份,较年初下降超20亿份。
这些“大块头”基金被赎回并非始于今年三季度,而是在去年“9·24”行情后整体份额就出现缩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易方达蓝筹精选份额相比去年同期缩水近50亿份,兴全合润A份额较去年同期缩水近40亿份,睿远成长价值A份额较去年同期缩水超35亿份,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份额较去年同期缩水超30亿份。
小基金业绩份额双增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规模不大的基金却在三季度迎来“高光时刻”,业绩和份额双双上扬。
比如,偏股混合型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净值涨近100%,同类排名第二,规模猛增逾百亿元,其中C类份额单季净增超20亿份。管理该基金的任桀,其任职基金经理仅一年。
同样地,中航机遇领航三季度净值上涨近90%,规模从10亿元增长至130亿元以上,A类和C类份额合计环比增长超35亿份。
中欧数字经济三季度净值上涨近80%,规模由15亿元增长至130亿元以上,A类和C类份额合计环比增长超30亿份。管理该基金的冯炉丹,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已有四年。
此外,还有小基金依靠赚钱效应带动规模“翻身”。长安宏观策略三季度净值上涨超95%,个人投资者偏爱的C类份额环比增幅达2100%,份额增长0.96亿份,带动规模从0.23亿元一口气冲到3.86亿元,成功跳出“迷你基”泥潭。
回本立场与获利了结并存
份额的一增一减也照出了基民的心思。
某公募研究人士表示,每一轮市场行情上行时,投资者行为都会呈现一定规律:在市场启动、净值回升的第一阶段,部分投资者抱着“回本就走”的心态离场;到了第二阶段,市场进一步上行,部分投资者已有盈利,风险偏好较低的可能选择“获利了结”;到了第三阶段,如果市场持续走高,投资者又会被不断攀升的产品净值吸引,再次入场。
记者注意到,经2022年至2024年这波调整,不少基民套在明星经理的大基金里。随着2025年行情回暖,这些基金净值逐步回归至投资者的成本线附近。
上述人士认为,按眼下的市场节奏,可能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先有一批人“落袋为安”赎回;若后续行情继续走牛,四季度或明年初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份额有望重新抬头。
该人士补充称,眼下不少“明星”经理的大基金今年净值已回春,却拦不住份额大幅赎回;相反,那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则实现了业绩与份额的双丰收。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大规模产品,受制于多方面因素,配置较为分散,风格更偏价值或者传统资产。虽然业绩回暖,但前几年市场接连下行仍让投资者心有余悸,刚一回本,不少人便选择‘落袋为安’。与此同时,年轻基金经理管理的小规模产品更敢拥抱新兴资产,集中火力押赛道,业绩锐度更强;没有‘历史包袱’,份额自然水涨船高。”该人士认为,公募产品正从“追星”转向“选工具”,大家更看重策略、赛道和风格,而不再只认明星经理这块招牌。
后市仍有结构性行情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A股“慢牛”未完。中美会晤释放暖意,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AI(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化工等赛道有望继续领跑。
华宝基金认为,市场不确定性下降,慢牛在望。从宏观环境和流动性来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全球宏观流动性或更为宽松。同时,随着国内科技产业政策不断催化,更多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还有长线资金不断入市,大盘或走“慢牛”行情。在股市“赚钱效应”影响下,居民存款或逐步成为股票市场资金的新来源。
华宝基金表示,A股将回归长期经济产业逻辑:一是优质供给创造新增需求,AI、机器人等产业正处“0到1”技术商业化的关键窗口。科技板块盯紧四条线:人工智能算力基建、半导体设备材料、工业软件、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
二是稀缺供给应享估值溢价。资源品由传统周期转向“能源转型+地缘”双轮驱动。
三是过剩产能逐步出清带来估值修复。光伏、化工等领域“反内卷”政策已落地,若供给加速收缩,估值有望修复。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罕见对股市发表看法,并且提及AI,国泰基金认为,这一发言也支撑了我们对美国股市在未来流动性预期向好,以及AI业绩持续强劲双重加持下对股市的乐观信心,但需注意目前低于预期的通胀所隐含的企业利润率被侵蚀的风险。
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张超越表示,展望未来,今年12月大概率仍将降息,但2026年若就业数据好转,降息可能再次暂停,交易主线逐渐从“宽松交易”向“复苏交易”进一步转变。资产方面,黄金短线仍待调整,铜维持震荡偏强,A股与美股继续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