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谈,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不惧国际噪音挑战

访客 2025-09-11 16:08:51 6794
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尽管国际市场上存在噪音干扰,但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难以被撼动,周思聪认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持续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下,正逐步走向全球领先地位,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他对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谈,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不惧国际噪音挑战

  2025年9月10日《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拟加强对中国药品进口限制,该事件引起了市场热切关注。对此,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发表以下最新观点。

  周思聪认为,该报道核心指向美国政府对本土药企引进海外产品(BD)的审查趋严,以及对临床试验数据提出更高要求。实际上,在FDA持续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此类政策方向早已有所体现,因此预计不会带来新的实质性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BD合作是MNC常态,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大型药企(MNC)通过引进外部创新产品管线以丰富研发布局已成为行业常态,当前诸多重磅药物均源于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与MNC的合作。在跨越十年的大专利悬崖周期中,中国创新药资产毫无疑问属于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标的之一。政治层面的噪音难以扭转BD授权与合作开发的长期趋势。

  二是引进中国创新药符合MNC利益,其影响力远超Biotech。MNC作为BD合作的主要受益方,在美国具备更深厚的产业与政策影响力,远非Biotech所能及。尽管对中国创新药的引进与并购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美国本土Biotech预期,导致其与投资机构承受压力,但MNC基于自身战略与商业利益,仍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三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优质资产不乏全球买家。即便美国MNC因政策限制放缓引进,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的药企仍将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若美国坚持限制中国创新药准入,长远来看可能削弱其在全球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关于该事件对创新药板块行情的影响,周思聪表示,首先,短期情绪扰动难免,但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中国创新药企业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尽管近期市场关注点多集中于BD主题,对业绩主线的认知尚不充分,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的第一阶段,中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其次,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切换。随着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BD确定性的情绪或将回落。产品已上市并贡献业绩、或临床阶段居后、BD确定性较高的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再次,短期调整或是布局良机。历史经验表明,由突发事件或政策噪音引发的情绪性回调,往往带来较好的加仓机会。建议把握板块震荡中的配置窗口。(晓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