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iying

高管集体出走、股东疯狂套现!百奥泰千亿市值蒸发之谜

eiying 2025-07-30 15:30:29 48
近期,百奥泰公司高管集体出走、股东疯狂套现,导致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千亿市值蒸发,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猜测,据报道,百奥泰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研发进展缓慢等问题被认为是导致高管出走和股东套现的主要原因,公司还面临专利纠纷、产品质量问题等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百奥泰公司的市值蒸发不仅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也反映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在研发、监管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应保持谨慎态度,关注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发展趋势,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7月29日,科创板明星企业百奥泰(688177.SH)一纸半年报预告,揭开了创新药企的残酷现实:预估2025年上半年亏损1.1亿至1.4亿元。 消息如冬夜惊雷,在资本圈荡起涟漪。这家以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为主攻方向的药企,手握格乐立®、普贝希®等7款全球获批“武器”,却仍在盈利泥潭中挣扎。血亏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平衡术——既要输血研发管线,又要安抚躁动的股东。

高管集体出走、股东疯狂套现!百奥泰千亿市值蒸发之谜

  细读预告,亏损阴影中竟藏着一丝微光:相比去年同期,百奥泰成功“减亏”。这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开拓与研发战略收缩的双簧戏。公司王牌产品阿达木单抗(格乐立®)销售额稳步攀升,营收蓄水池悄然扩容;更关键的是,研发费用大砍4000万至7000万元,堪称悬崖勒马。原因直指三大在研项目BAT2206、BAT2306和BAT2506——它们已冲出全球Ⅲ期临床马拉松,步入上市审批冲刺带。其中,BAT2206(乌司奴单抗)更获FDA开绿灯,为美国市场埋下伏笔。研发投入的阶段性撤退,是企业从“烧钱实验室”转向“商业化战场”的喘息信号。

  支撑这份减亏报告的,是百奥泰夯实的全球产品矩阵。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编织一张跨洲药品网:国内NMPA批准了格乐立®等4款药物,覆盖从类风湿关节炎到眼底病变的千亿市场;海外版图更显野心——FDA与EMA联手认证托珠单抗(TOFIDENCE®)和贝伐珠单抗(Avzivi®),巴西ANVISA也为Bevyx®亮起通行灯。这些生物类似药与新创新药,如同潜伏的药界特工,静待各国医保支付体系的召唤。研发管线上,BAT2206、BAT2506(戈利木单抗)和BAT2306(司库奇尤单抗)已递交多国上市申请,其中BAT2306的III期临床收官,将矛头直指百亿级银屑病市场。产品线的厚积薄发,暗示着亏损或许是黎明前的短暂黑暗。

  然而,光鲜的管线难掩管理层的动荡。2025年开年,百奥泰接连遭遇人事地震:3月5日,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刘翠华与独董汪建平双双辞职。刘翠华的履历堪称行业活化石——辉瑞科学家出身,辗转MomentaPharma等多家药企要职,2018年加盟百奥泰后掌舵研发与运营。她的离去,如同抽走引擎核心部件,投资者难免疑虑战略连贯性。更大的压力来自资本端:4月23日,股东新余启恒抛出减持计划,拟清仓828.16万股(占股2%)。新余系合计持股5%,此番撤退似在传递信号——股东对扭亏时间表的耐心正快速流失。高管出走与股东套现的双重夹击下,公司治理的稳定性被打上问号。

  风暴眼中,百奥泰将宝押在海外市场。全球化策略已成其生存命脉,但国际政策的每一丝波澜都可能引发海啸。5月19日,投资者尖锐追问:美国药企降价政策是否将中国创新药企逼入墙角?百奥泰的回应却透着淡定——“美国最惠国待遇仅针对医保垄断药品,我们影响甚微”。更值得玩味的是,政策风向对生物类似药意外友好:FDA废除“可互换”研究的枷锁,松绑III期临床门槛;美国医保局支付天平向生物类似药倾斜。这既是机遇亦是赌局——政策红利可加速药物出海,但地缘博弈若升级,中国药企的首当其冲。海外扩张,成了百奥泰对冲本土亏损的诺亚方舟。

  编辑有话说:

  纵观百奥泰的亏损预告,它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创新药企的集体缩影——研发如攀珠峰,烧钱不止;盈利似追幻影,道阻且长。减亏的曙光背后,是战略取舍的智慧:收缩研发阵线、押注海外蓝海。高管离职与股东减持,则敲响警钟:资本市场的耐心有限,企业需在创新与盈利间走钢丝。政策变量仍是X因素:美国生物类似药的松绑是东风,可若贸易壁垒高筑,出海梦或碎于顷刻。百奥泰的剧本,写满行业的矛盾与希望:那些实验室里的分子,终需在市场上证明价值。中国创新药崛起之路,注定荆棘与荣光并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