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iying

股价飙涨56%就套现?天铁科技实控人减持3%,百亿市值下藏着多少雷?

eiying 2025-07-29 10:20:53 22
天铁科技实控人近期减持了公司3%的股份,而公司股价在短时间内飙涨了56%,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是否存在未披露的负面信息的担忧,尽管公司方面表示减持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但市场对于其百亿市值下是否隐藏着更多“雷”的猜测并未完全消除,有分析指出,实控人选择在股价大涨时减持,可能意味着他们认为公司股价已经过高,存在风险,公司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也增加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情况时需保持谨慎,密切关注公司动态及市场变化。
天铁科技(300587.SZ)的股价还在年内新高的余温中,控股股东王美雨的减持计划已悄然砸下。这位一季度末持股 7.55% 的实控人,打算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 3894.8 万股,占总股本 3%—— 其中大宗交易甩货 2%,集中竞价套现 1%。耐人寻味的是,这家公司去年才刚从亏损泥潭里爬出来,实现扭亏为盈;而就在 7 月初,其股价还摸到 7.79 元 / 股的年内高点,市值一度冲破百亿,年内涨幅 56%,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股价飙涨56%就套现?天铁科技实控人减持3%,百亿市值下藏着多少雷?

股价涨势正劲时忙着套现,资本市场的嗅觉从不会出错。当掌舵者开始悄悄 "弃船",往往意味着水面下的冰山已近在眼前。


实控人的减持计划,早已在股权质押的警报声里埋下伏笔。截至 2025 年 6 月 19 日,王美雨和许吉锭等六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 2.73 亿股,占总股本 21.03%,但其中 1.62 亿股已被质押,质押比例高达 59.34%,相当于总股本的 12.48% 被押给了资本市场。更让人揪心的是,公司对外担保余额达 8.36 亿元,占 2024 年经审计净资产的 34.66%—— 近三分之一的家底悬在 "或有风险" 的悬崖边,财务弹性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经营现金流的持续失血,让本就紧绷的弦更易断裂。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 - 1.28 亿元、-8.62 亿元、-1.4 亿元,三年累计 "失血"11.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虽短暂回正至 2978 万元,同比却暴跌 80.89%,这点微薄的现金流,更像强弩之末的喘息。


作为靠轨道工程橡胶制品起家的企业,天铁科技的主业本就系于基建投资的脉搏。其核心产品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嵌丝橡胶道口板,主要用于城市轨交、高铁、重载铁路等领域,可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踩下刹车,减振业务收入便一路滑坡。2021 年这项业务还能赚 10.73 亿元,2022 年滑到 7.98 亿元(降 26%),2023 年直接腰斩至 3 亿元(降 62%),2024 年虽小幅回升到 4.65 亿元,却连 2021 年的一半都不到。曾经的吃饭本事,如今连温饱都快撑不起了。


主业不行,天铁科技四年前寄望的 "新能源梦",反倒成了吞噬现金的黑洞。全资子公司昌吉利和孙公司安徽天铁,本是这场转型的核心载体,如今却成了业绩的拖累。昌吉利是天铁科技真金白银买来的:2018 年花 2.82 亿元买了 60% 股权,2021 年又砸 2.32 亿元吞下剩余 40%,合计 5.14 亿元。当时公司说这是 "完善业务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可现实给了响亮的耳光。


为了加码新能源,昌吉利又投建了安徽天铁,规划年产 5.3 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2600 吨锂材系列产品,2024 年 10 月刚投产就赶上行业寒冬。2024 年华东一位材料供应商坦言:"现在锂电材料生产即亏损,成本 6 万元 / 吨,成交价才 5 万多,产一吨亏几千,停工又亏设备折旧,横竖都是亏。" 昌吉利自然逃不过:2024 年营收 9.42 亿元,净利润却巨亏 6052.68 万元;2025 年一季度更糟,营收 1.21 亿元,亏损扩大到 1743.9 万元,不到一年半就亏了近 8000 万元。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的脆弱。2025 年 6 月 8 日,就因为蒸汽供应商设备故障,昌吉利被迫停产,原定 1 个月复工又延到 7 月 20 日 —— 核心生产命脉竟系于单一外部供应商,这样的抗风险能力,怎么撑得起 "新能源宏图"?


主业下滑、新业巨亏,天铁科技 2024 年的 "扭亏为盈" 就显得格外刺眼。年报里,公司营收 21.36 亿元(增 41.69%),净利润 1520.42 万元(增 102.33%),可剥开来看,核心业务根本没赚钱:2023 年扣非净利润亏 6.27 亿元,2024 年还亏 4803 万元,连续两年主营业务实打实亏损。


"这说明公司主营业务没实现真实盈利。" 注册会计师李磊一语道破。真相藏在非经常性损益里:2024 年这项收入高达 6323.52 万元,是净利润的 4.16 倍,其中 5440.25 万元来自资产处置收益,1274.91 万元是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 靠甩卖资产和会计调整,硬生生把亏损调成了微利。


可现金流不会说谎。2024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 1.4 亿元,和利润严重背离;三年累计失血 11.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现金流仅 2978 万元,同比降 80.89%,盈利质量烂得明明白白。


失血过多,债务危机就来了。资产负债率从 2021 年的 35.95% 飙到 2025 年一季末的 56.68%,快摸到 60% 警戒线;现金比率从 0.98 骤降到 0.27,流动比率从 2.82 跌到 1.64,短期偿债能力断崖式下滑。更要命的是,3 月底货币资金加应收票据才 4.41 亿元,短期借款却有 7.08 亿元 —— 手里的钱连短期债都还不上。


这时候,公司居然还敢扩张。2024 年 2 月,天铁科技宣布在庐江高新区投 14.5 亿元建年产 10 万吨改性石墨负极材料项目,计划 2026 年 6 月建成。主业造血能力衰竭,短期偿债压力山大,还要在流沙上建城堡,谁也不知道它拿什么填这个窟窿。


如今,实控人王美雨的减持计划像面镜子,照出的何止是天铁科技的困境:主业被基建周期抛弃,转型新能源踩中行业寒冬,靠财技粉饰业绩却挡不住现金流失血,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这或许正是不少锂电中游企业的缩影 —— 在周期浪潮退去后,才发现自己站在裸泳的沙滩上,连遮羞布都快没了。


编辑有话说:天铁科技的故事,是一场转型失败与财务失控的双重悲剧。从主业依赖基建周期下滑,到押注新能源却赶上行业寒冬,再到靠财技粉饰业绩、债务高企仍盲目扩张,每一步都透着非理性的冒险。实控人在股价新高时减持,更像给市场敲响警钟:当企业核心业务失速、新业务成吞金黑洞、财务数据持续背离,再漂亮的股价也只是泡沫。这不仅是天铁科技的警示,更是所有依赖概念炒作、忽视主业根基的企业该正视的现实 —— 潮水退去,能站稳的,永远是有真实盈利能力的礁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