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直击股东大会|复星医药:推进资产结构调整,聚焦药械创新和国际化

访客 2025-06-26 10:00:40 46526
在复星医药的股东大会上,公司表示将推进资产结构调整,聚焦药械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公司计划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等方式,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复星医药将加大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和国际化布局,公司还计划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复星医药还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整体来看,复星医药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战略目标。

“过往你们一直持有复星医药的股票,但是可能没赚到什么钱,在这里我也表达一下歉意。”

直击股东大会|复星医药:推进资产结构调整,聚焦药械创新和国际化

6月24日,在复星医药(600196.SH)2024年度股东会的投资者交流环节,首个问题便围绕股价展开,副董事长文德镛回答提问时如是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在创新、国际化持续推进成果落地,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非核心资产的调整,提升经营业绩,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文德镛称。

文德镛提到的创新、国际化、非核心资产调整也成为贯穿此次投资者交流活动的关键词。

复星医药2024年度股东大会现场

2024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410.67亿元,同比减少0.80%,实现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加16.08%。股价方面,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25日,复星医药今年以来股价涨0.24%,在化学制剂行业市值前二十大的公司中,这一涨幅排第17。

百万CAR-T面临降本压力

按业务板块看,目前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制药仍是复星医药的最核心的业务,2024年该板块贡献了公司七成营收约289亿元,同比减少4.29%;板块分部利润32.50亿元,同比增长65.73%。

复星医药的制药板块包含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以及疫苗业务。作为业绩重要驱动力的创新药无疑是一个关注焦点。据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关晓晖在交流环节的介绍,复星医药目前主要有三大创新药平台,分别是专注抗体类药物的复宏汉霖,专注细胞治疗的复星凯瑞,和以小分子药物和新技术探索为主的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

据关晓晖的介绍,三大平台均有重要在研项目正在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尤其提到奕凯达的情况。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复星凯瑞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动辄百万的年治疗费用,包括奕凯达在内的CAR-T产品此前连续折戟国家医保谈判。

据了解,CAR-T细胞需要在体外制备,因此该治疗方法面临成本高昂、难以规模化生产等问题。关晓晖也坦承,CAR-T目前面对着较大的成本和药价可负担性的压力。“去年我们推出了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这之后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还没有达到特别理想的状态。对我们CAR-T现有的品种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降本工作,包括目前在做的一体机的引入等。”关晓晖介绍道。

2024年10月,复星医药增持复星凯瑞股权至100%,将后者纳入合并报表子公司范围。关晓晖提到,收购对公司整体2025年报表业绩带来压力,这也成为复星医药关注CAR-T产品降本工作的重要原因。

对于制药板块的国际化进展,董事长陈玉卿谈道,国际化是复星医药的重要战略,包括研发资源、制造、商业能力多个维度的国际化。除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外,复星医药在非洲市场也耕耘多年,同时还在积极拓展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投资者问及公司核心品种创新型抗 PD-1 单抗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斯状)在美国的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的情况。关晓晖回应表示:“在美国的临床难度还是超过预期,但是最新的情况是预计今年能够完成在美国的临床入组,并争取能尽早实现汉斯状在美国的上市。公司计划自己做汉斯状在美国的商业化工作,目前团队已落地。”

新筹建医院爬坡带来业绩压力

除了制药板块外,2024年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分别贡献复星医药10.53%和18.62%的营收。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23亿元,同比减少1.53%,实现分部利润-0.52亿元,同比增加亏损0.19亿元。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47亿元,同比增加14.61%,分部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减少亏损1.25亿元。

亏损的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在交流中,有投资者就医疗服务板块盈利进度不及预期提出问题。

年报显示,复星医药的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在大湾区布局,截至2024年末控股子公司复星健康控股18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及第三方检验机构,包括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等。

“2024年的业务处于疫情后全面恢复的过程中,从门诊以及住院的业务量看,除了儿科人次略有下降外,其他各个科室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稳定期的医院业务发展较好,短期是受累于新筹建医院的爬坡,待进入到稳定运营阶段,盈利质量会改善。”公司首席财务官陈战宇回应投资者问题时提到。

陈战宇还表示,医疗服务作为公司培育多年的产业,现在形成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相结合的格局,未来会在一体化运营管理、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投入。

陈玉卿从市场格局层面补充道:“无论从国家定位还是从行业发展看,非公医疗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的定位不会变,这意味着多元化医疗服务产品的提供仍具备较大市场潜力。”同时陈玉卿强调,从复星医药整体来看,对创新、高值器械和国际化的战略聚焦不会改变。

降债仍在进行中

在医疗服务领域,复星医药此前对和睦家的股权处置曾吸引广泛关注。这也被复星医药视为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退出的典型案例,是公司降债举措的一部分。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约48.43%,在同行业市值前二十大的公司中位列第8。在股东会现场,就有投资者询问了公司解决债务问题的举措。

对此,关晓晖回应称:“公司目前有降债的目标,这个资金来源还是资产结构的调整,非核心非战略资产的退出。去年本来预计是会有一定规模的降债,但后来做了复星凯瑞和复宏汉霖的股权增持等,消耗了一些资金。降债现在是公司高度关注的问题,最根本性的还是资产结构的调整,退出低回报的业务。”

在此次年度股东会结束后,刚完成换届选举的新一届复星医药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批准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董事会方面,根据复星医药公告,陈玉卿担任董事长、关晓晖担任联席董事长、文德镛担任副董事长。高管方面,于2025年6月24日起,刘毅担任CEO兼总裁,李静、王兴利、张文杰担任联席总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