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二季度实现财政收入转正是可期的

访客 2025-05-22 10:00:37 34993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二季度实现财政收入转正是可期的摘要: 在5月21日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围绕中国经济形势作出分析,指出二季度财政状况改善具备明确预期,同时强调需从微观政策调整与战略转型维度深化经济治理。刘元春...

在5月21日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围绕中国经济形势作出分析,指出二季度财政状况改善具备明确预期,同时强调需从微观政策调整与战略转型维度深化经济治理。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二季度实现财政收入转正是可期的

刘元春首先以4月经济数据为切入点,指出中国经济展现出显著弹性与韧性:出口同比还在7%以上的水平,并未出现市场担忧的“崩塌式下滑”;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虽尚未完全转正,但已经进行了大幅度收窄,其预计二季度出现财政转正现象是可期的。

从财政支出看,1-4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4.6%,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7.7%,推动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左右。刘元春强调,广义财政支出正增长是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关键,但这个落地的财政滞后性一般还是在半年左右,市场对政策效果“四、五月立竿见影”的期待不符合实际,需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财政政策的中长期发力节奏。

针对当前CPI、PPI低位运行的现象,刘元春指出,低价格问题不仅源于供需关系,更与微观定价体系、市场竞争秩序密切相关。他以1929-1933年大危机为例,强调过度依赖宏观调控而忽视微观市场结构治理,将难以实现经济的综合治理——正如“罗斯福新政”通过《工业复兴法案》专门对市场结构进行关注,因此,最近我们也要关注对内卷式竞争和非规范性执法、对于目前平台低价现象等进行整顿和治理。

只有通过规范微观市场环境,才能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务收益。” 刘元春强调,微观政策需与宏观调控形成协同,这是破解当前经济结构性所需要的一点思路的变化。

谈及政策思路转型,刘元春提出,要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理解对于政策出台顺序、出台力度的把握,扩内需是一个战略,它不仅仅包含短期的内需刺激,更多的来源于对于结构性问题的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就消费谈消费。

他指出,不能够简单地认为目前扩消费政策和扩消费战略在中期定位上所采取的政策效应过低,实际上可能不是。要从原来简单的危机管理向中期结构调整和战略实施的维度进行转化。“这样就能够对中国目前的弹性韧性基础上做相应的政策选择,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的协调,短期政策与中期结构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有保有压、长短结合,渡过目前的关键期。”刘元春说。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