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基金高大亮:产品渠道双重变革,新消费估值空间打开

“消费投资正在经历变革。”中金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高大亮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潮玩IP、宠物经济等“情绪消费”崛起,硬折扣、量贩零食等新销售模式改变了渠道生态,消费投资的底层逻辑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今年以来,新消费赛道崛起,港股市场中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表现亮眼;A股市场中的食品零售、宠物经济、美妆个护等具有新消费特征的公司持续受到资金追捧。
“港股市场消费股的强势上涨打开了A股市场新消费标的的估值空间。”在高大亮看来,消费板块的投资逻辑已从传统的“白马为王”转向“新消费突围”。当下,情绪价值与渠道效率成为把握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关键。未来,消费企业对新渠道、新品类、新需求的前瞻布局,或成为基金经理捕捉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
四类新消费崛起
“过去几年,A股市场常以白酒、家电龙头作为消费板块估值的锚。但是白酒板块景气度持续下行,龙头估值压缩至20倍以内,使得A股消费板块的估值天花板很低。今年,在港股消费板块走强的带动下,A股消费板块估值空间打开,一些表现较好的消费股主要集中在休闲零食、美妆个护、轻工制造和商贸零售等偏中小市值的细分领域。”高大亮判断,“展望全年,新消费领域的表现有望整体占优。”
回顾近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变化,高大亮表示:“最大的变化是服务型消费占比逐步提高。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为代表的四大类型新消费迅速崛起。”
四大类新消费究竟是什么?据介绍,新产品有盲盒、潮玩等;新业态有硬折扣超市、城市奥莱、会员店等;新技术指的是技术进步带来全新消费产品,典型如人工智能(AI)浪潮下的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机器人等;新服务有文旅融合等。
伴随新消费崛起,大众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品牌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从商品消费迈向服务消费。“随着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品牌选择变得更加理性。这几年各方广泛讨论的消费平替并不是说要购买廉价低质的产品,而是更倾向于价格合适的优质消费品。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情绪价值,悦己、社交等新消费热度攀升。”高大亮讲述着他对消费变革的见解。
从二级市场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具备情感属性与渠道创新特征的新消费标的持续获得资金青睐。高大亮认为,在经营层面,这类标的主要体现了“新”的特征,包括“新产品”和“新渠道”,即要么有新产品快速放量增长,要么切入了高速增长的全新渠道。
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他表示,前几年,资金追逐“护城河”“强者恒强”,更多是在押注“不变”;现在,更应该在传统的投资框架里面增加一些“变”的因素,重视新产品、新渠道、新品牌的崛起。
新旧消费有望“共舞”
“产品、品牌、渠道是分析消费投资的三个经典维度。”高大亮表示,近些年,品牌溢价逻辑逐渐走弱,产品和渠道成为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明显的消费趋势是: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销售渠道更加高效。
从产品和渠道这两个维度来看,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高大亮表示,从产品角度来说,重点关注新需求,如宠物经济、文旅融合、谷子经济、AI+消费(如智能穿戴、AI眼镜)等;从渠道角度来说,要更加高效,本质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并不缺乏商品供给。在供给充足的环境下要求销售渠道更加高效,减少中间损耗。因此,可以重点关注商贸零售行业,包括超市改革、零食量贩和硬折扣等方向。
此外,消费者需求复杂而多变,矛盾又统一。既要快乐也要健康;既享受独处的时间,又渴望高质量的社交和温暖的陪伴;既希望用理性面对生活,但也需要精神寄托提供情绪价值。因此,“多巴胺”商品、健康、社交、宠物、IP溢价、游戏、动漫等领域都出现了投资机会。
在新消费强势崛起之时,传统消费是否还有投资价值?高大亮认为,传统消费行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盈利估值双重调整,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扩内需政策频频出炉,修正了市场对于消费股的远期预期。从近期的持续跟踪情况来看,不少传统消费公司的高频数据表现也超越了市场预期。高大亮判断:“市场对于传统消费的远期和近期预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传统消费白马股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塑造三阶段选股模型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A股消费龙头品种进入稳健增长期,成长型消费标的变得越来越稀缺。作为一名投资风格偏中小盘成长的基金经理,高大亮不断锤炼从消费公司三阶段成长模型中精选个股的能力。
他将消费公司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单品爆发期,明星产品拓展渠道,较强产品力的单品成为战略产品,该阶段产品的毛利空间较大;在渠道调整期,产品会增强渠道的精细化程度和掌控力,同时改善管理;在平台期,品牌会推进多品类扩张,或者选择适合的其他品类进行扩展,并进行多品牌运作。
具体到选股,高大亮倾向于寻找核心主力产品处于爆发期的新锐消费公司;或原有主业相对稳定,同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成熟公司。
对于传统消费的转型机会,高大亮持审慎乐观态度:“那些主业稳定且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公司很有潜力。例如,部分食品企业通过切入健康零食或预制菜赛道,重新获得了市场关注。”
展望未来,高大亮认为,消费投资将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在新消费时代,单纯依靠品牌溢价或渠道铺货已经不够。投资者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密切关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能够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好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长期赢家。”